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98篇
自然研究   4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对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进行调查采集,共采集标本500余号,经鉴定共有6亚科,39属,93种。本文对其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切叶蚁亚科、蚁亚科、猛蚁亚科和臭蚁亚科为该地区的优势亚科;在世界蚁科昆虫区系共有18个分布型,在中国昆虫地理区共有15个分布型。弄岗蚁科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特征,与古北界关系最为密切;以华南区种类占优势,且与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北区4区蚁科昆虫种类的关系密切。此外,还分别与云南、湖南、四川、陕西及西北地区的蚁科昆虫区系组成,以及邻近地区其他昆虫区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铜尾矿复垦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野外模拟试验,对安徽省铜陵市林冲尾矿复垦地外围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下微型生境内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582只,隶属于2门9纲10目32科.结果表明,铜尾矿复垦地外围微型生境试验地与外围对照样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相似系数S表明铜尾矿复垦地不同处理方式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程度较高.通过对比不同时间序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p H值和有机质明显降低,碱解氮和有效磷从复垦地初始值到外围灌丛地、林地试验地,数值不断增加,而速效钾呈减少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容重有着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铜尾矿复垦地及其外围自然生境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为外围林地和灌丛地土壤动物迁入铜尾矿复垦地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3.
通过调查,共获得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蛾类标本7 000余号.已鉴定的种类为15科144属186种,夜蛾科的种数最多,其次是螟蛾科、尺蛾科和卷蛾科.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蛾类以古北种为主,表明其具有很强的古北区特征,广布种次之,东洋种最少.根据中国地理区划,贺兰山蛾类除了自身的蒙新区特点外,与东北区、华北区联系最为密切.4个生境的多样性指数H′由大到小依次为山麓荒漠化草原、山前草原化荒漠、针叶林层、山地草原;均匀度指数J′由大到小依次为山麓荒漠化草原、山地草原、山前草原化荒漠、针叶林层;优势集中性指数C由大到小依次为山地草原、山麓荒漠化草原、针叶林层、山前草原化荒漠.  相似文献   
74.
2007-2008年,对铜陵铜官山尾矿库土壤动物分季节进行了4次定点采样调查,共捕得土壤动物283只,隶属4门5纲12目。对荒地和荒草两种生境的土壤动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优势类群为双翅类幼虫和蜱螨类,在水平分布上,荒草生境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优于荒地生境,在垂直剖面上,土壤动物的分布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从季节动态来看,Margalef指数春季最高,夏秋缓慢降低,冬季最低。Shannon指数从春季开始缓慢增高,到秋季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总趋势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中国苏北沿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系统研究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手拣法和干漏斗法,对苏北沿海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土壤动物群落在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中均以蜱螨目(Acarina)、弹尾目(Collembola)动物为优势类群,占全部捕获量的82.48%,是组成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 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季节呈现一定规律性,即夏>秋>春>冬; 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表聚性明显; 在群落多样性方面,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Margalef指数)最高,而农田土壤动物的Simpson优势度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最低。【结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影响了土壤动物的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复合经营和适度干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但是人为干扰强度较大时,会降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相似文献   
76.
利用蝴蝶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的特性,研究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局部特征变化对蝴蝶多样性的影响,运用标准化样线监测法对宝天曼漂流水库、七星潭、葛条爬、长岭头、马山口等地区进行蝴蝶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类群为蛱蝶科Nymphalidae,为当地优势类群,共24属52种;弄蝶科Hesperiidae为稀有类群,仅4属5种.5条样线中,葛条爬属级、种级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最高,依次为2.7613、2.9268、7.7715,优势度指数最低,为0.1879;七星潭科级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042;而长岭头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7518.保护区内的蝴蝶古北种、东洋种和广布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0.48%、13.25%、66.27%,广布种占绝对的优势,古北种多于东洋种.  相似文献   
77.
自养硝化与异养反硝化污泥膜污染特性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步脱氮除磷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小试稳定运行时的污泥为考查对象,采用序批式过滤试验对比考查硝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的污染特性,并对不同电子供体下反硝化污泥的污染机理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25℃下乙酸作为电子供体下的反硝化速率(以VSS计)为13.8 mg/(g·h),高于乙醇的10.2 mg/(g·h)和甲醇的3.4mg/(g·h);反硝化污泥相对于硝化污泥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MP)中蛋白质类物质在<1 kDa和> 100 kDa范围内含量的增多,成为导致污泥混合液中溶解性物质阻力增大的主要因素,从而增大溶解性物质在膜孔内部的堵塞的阻力,其中以甲醇为电子供体时的反硝化过程最为明显.反硝化过程污泥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相对于硝化过程有所降低,且EPS中糖类与蛋白质类物质的相对疏水性的降低成为混合液中悬浮颗粒物质(suspend solids,SS)阻力降低的主要因素;硝化污泥与3种电子供体下产生的EPS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上略有不同,但是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EPS官能团的监测表明硝化过程与3种电子供体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EPS主要化学物质组成并没有发生变化,以乙酸为电子供体下反硝化过程后污泥的修正污染指数(modified fouling index,MFI)最小.  相似文献   
78.
某热电厂3#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使得排烟温度严重偏高,影响其高效经济运行.通过在锅炉受热面加装4台HQ型声波吹灰器,有效解决锅炉受热面积灰问题,使用效果明显,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9.
以3个树高规格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苗木与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南水葱(Scirpus validus var.laeviglumis)4种盐沼草为材料,在广西北仑河口区高程约为220cm的新造潮间带裸滩上树-草混种,探索利用盐沼草减轻污损动物对人工红树林危害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沟叶结缕草和茳芏适应人造潮间带生境,南水葱和芦苇长势较差。附着盐沼和红树的污损动物有19种,其中潮间藤壶(Balanus littora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黑口滨螺(Littorina melanostoma)和粗糙滨螺(L.scabra)为优势种。4种盐沼草中长势较好的茳芏和沟叶结缕草丛受污损程度较轻,南水葱和芦苇丛显著较严重。表明混种茳芏和沟叶结缕草可有效减轻桐花树苗木受污损程度,这两类树-草混种处理区苗木的高度、叶数、枝数、枝下高和存活率等指标均较优于其他处理区。综合而言,茳芏混种桐花树构建"盐沼草-红树协同生态修复体系"对于裸滩红树林防污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为探究鲍笼养过程中污损生物的有效防除,于2012年5-10月,用甲虫螺、疣荔枝螺和蛎敌荔枝螺三种不同螺类分别与鲍混养,其养殖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是甲虫螺>蛎敌荔枝螺>疣荔枝螺.进而以甲虫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混养配比下,对防除污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研究,并探究甲虫螺防除鲍养殖中污损生物的效果.研究表明,随着甲虫螺数量的增加,笼内壁污损生物逐渐减少,其覆盖面积比例从52.8%降到了6.8%.当每笼中甲虫螺的数量达到6只时,污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已经降到较低水平,再添加甲虫螺,污损生物没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由此认为每笼放养6只甲虫螺,为最佳混养密度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